我是一名工程师,先天性的右外耳道锁闭已经伴随着我走过了三十多年,一直以来,听力都不怎么好,但是我出生在一个科技还不是很发达,也不算富裕的年代,所以对于如何提高听力这件事,当时是想都没敢想。
小学初中的时候,上课条件还是不算优越,没有什么扩音设备,所以听起课来特别的吃力。
虽然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可以勉强的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但是很多细节还是无法捕捉,特别是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没办法把作业记全,只能求助同学或者再私下询问老师。
可能是因为平时同学和老师知道我的情况,所以一直也没太注意听力的问题。
高三的时候,为了迎接高考,学校安排了大量的英语听力练习,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听力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本身学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听力的影响,让我在细节方面听得不是太清楚,所以就会产生对一句话的理解有南辕北辙的现象。
后来上了大学,由于各种设备的进化,上课也有了扩音器,平时出去吃喝玩耍也是和要好的朋友,渐渐地我也习惯了以这样的听力生活,我当时也觉得这样生活下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工作以后,发现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工作中,避免不了公司年会,领导敬酒的场面,但是我发现在年会上,由于嘈杂的背景,让我完全听不出来领导私下跟我交流的内容,场面特别的尴尬,我只能一直用“好的”“是的”搪塞,有时候这些答案也不是万能的,就会容易造成误会。
从这个时候起,我希望寻求听力的解决方案。
我想着可以通过手术,打开我的外耳道,让自己听力可以恢复。
医生却说,由于外耳道锁闭太久了,听觉神经发育不完全,就算手术打开了外耳道,对于听力也是稍微有改善,并不会有我想象中的那样明显。如果想要明显的改善听力,还是建议佩戴助听器。
当时,我还是比较排斥佩戴助听器,因为我觉得助听器戴起来不好看,同时也会把自己的短板摆出来告诉别人,这样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别人对我职业能力的判断,何况目前的生活工作还算是正常的进行。
正当我顾虑的时候,我得知了这款“牙骨传导”产品,从而打消了我的顾虑。
从外观上来说,它小巧精致,仅有一个话筒和“牙套”接收器组成。话筒可以夹在眼镜上、头发上或者衣领口,有了更多地选择,它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让隐蔽性最大化。“牙套”接收器置于口腔内,隐蔽性不言而喻了。
从舒适度来说,刚开始佩戴“牙套”接收器,口腔会有异物感,但是这只是因为第一次接触,不太习惯而已,只要佩戴一段时间就不会有任何的不舒适感,特别适合长时间佩戴。
这也有别于佩戴在耳朵旁边的助听器,因为佩戴在耳朵旁戴久了就会有疲劳不舒适感,特别是我这样的外耳道锁闭的人,外耳道不能长久的承载助听器的重量。
从清晰度来说,声音的捕捉更为细腻、清晰。我佩戴的时候,很明显的感受到了风声、鸟叫声等等已经忽略太久的声音。这对一直向往诗和远方的我,提供了更多感受大自然的可能性。
但是,凡是都会有两面性。有时候太清晰了,也会感受到音乐的失真、环境的吵杂。这个问题,有方法可以最大限制的规避。现场调音的时候,调音师可以以我最舒适的听到声音为主,而不是按照完全地听力补偿。
这样,可以让我最舒适的方式尽最大的可能去捕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