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协丹听力学科技中心验配了第一例声佗医疗牙骨传导听力系统的用户,从开始使用至今也已有四十个月的时间了。牙骨传导听力系统的适用症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有外耳或中耳发育不良导致的)、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一侧传导性一侧感音性听力损失。其干预方案主要有:单侧使用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双侧分别使用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和气导助听器。
用户情况
L先生,男,42岁,因种种原因,从未进行过听力干预。其长时间未配助听器的原因包括:疑虑助听效果;助听器外观的纠结;自认为右耳听力正常,听力情况如下图1:

(图1-L先生听力图)
该用户病情较为复杂,左耳先天畸形且外耳道闭锁,其平均听力PTA为77.5 dBHL;右耳外观及耳道正常,其平均听力PTA为42.5 dBHL。
诊断结果:左耳重度混合性听力损失;右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听力损失。
频率/Hz | 2000 | 4000 | 8000 |
左耳气导听阈/ dB HL | 70 | 65 | 65 |
左耳UCL/ dB HL | 100 | 85 | 80 |
用户试听体验
该用户动态范围较窄,我们做了三种干预方案的对比:
1、传统气导:右耳单独使用气导助听器
2、牙骨传导:左耳使用牙骨传导听力系统
3、气骨导双模式:左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右耳气导助听器
通过“言语分辨率”评估效果,助听效果排序(从高到低):
气骨导双模式>牙骨传导>传统气导
用户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决定左耳配戴牙骨传导听力系统。
用户验配评估
在助听器验配的双周期中,初期主要侧重于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舒适度,后期侧重于言语清晰度。
1、外界环境——空调室外机声、行驶中的大、小汽车声、车轮行驶在普通路面和积水路面的摩擦声、刹车声等等实景体验(舒适度)
2、工作场所、开会等场景(言语清晰度)
截至目前用户共调试8次,用户反馈在日常普通环境的言语分辨明显改善;自信心显著提高。
1、 左耳佩戴前后UCL数值比较:
频率/Hz | 2000 | 4000 | 8000 |
佩戴前 UCL/dB HL | 100 | 85 | 80 |
佩戴后 UCL/dB HL | >100 | 105 | 105 |
2、言语分辨率(左耳)从裸耳的30%逐渐升至助听后的90%。
3、助听听阈的变化见图(图2、图3、图4)

这是不同阶段的助听听阈,随着逐渐适应和多次调试,助听听阈阈值明显降低,几乎达到正常。用户的日常体验感受也是越来越好。用户反馈如下图:

2020年11月17号反馈

2020年11月23号再次调机后的反馈

2021年6月4号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