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听神经瘤首选手术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上的难点是能否有效保留听力及无法保留听力时该如何进行听力重建。本文用一个真实案例介绍”牙骨传导技术“在听神经瘤术后听力重建中的应用,探讨听神经瘤术后听力重建的解决方案。
患者情况
黄先生(化名,下同),56岁, 2019年底因为严重的头晕去医院检查,被检查发现右侧患有听神经瘤。后在神经外科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很成功,身体恢复很不错,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右耳听不见声音了。
患者诉求
黄先生是一位外科医生,正处于个人事业的巅峰期,手术后就开始出现“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的情况,给其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聆听沟通。迫切希望有一款设备可以帮助他在工作时的噪声环境下听清楚别人说话,还有分辨声音来源方向的问题。
相关听力学检查
在了解黄先生的情况和需求后,听力师给其进行相关检查。依次进行以下测试:
外耳检查
通过电耳镜观察可见,黄先生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
纯音测听
测试结果显示左耳轻度听力损失,右耳极重度听力损失。

纯音测听结果如上图所示
试戴“牙骨传导”
经过相关听力学检查,听力师给黄先生讲解了其听力情况。听力师给黄先生介绍“牙骨传导”技术原理,正适用于黄先生这样的听力损失情况。之后给黄先生体验牙骨传导试听产品。
为了更好的感受“用牙齿听声音”的效果,黄先生先把好耳堵上,感受通过“牙骨传导”传递的声音。听力师在黄先生的患侧耳旁说话,黄先生表示听得见很清楚。另外还戴着产品去户外感受了一下聆听效果,在嘈杂的环境下沟通也听的清楚,对此效果感到很神奇,表示就像一个“黑科技”。
随后听力师联系牙科诊所预约检查,并带黄先生去检查口腔并拓取牙模,用于制作产品。

牙科检查如上图所示
取机调试验配
取机当天,黄先生如约到听力中心。听力师向黄先生展示为其专属定制的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黄先生表示有些激动。
在听力师的指导之后,黄先生戴上产品,描述在戴上口内机后就像含着一块糖一样。听力师告之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部分用户在初戴产品之后的确会产生一种所谓“含着糖”的感觉,这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一般在3-5天就可以完全适应,其适应过程类似于戴眼镜。
为了测试其佩戴效果,在黄先生戴上产品之后,听力师对其进行助听器佩戴之后的评估测试和调试。调试之后,黄先生反馈目前产品的声音大小和清晰度刚好。随后听力师将产品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告之。

助听听阈测试如上图所示
用户回访
在黄先生配机一个月之后以后,听力师预约其到听力中心进行回访。
黄先生反馈:“目前每天都佩戴产品,在单位里同事在我身后叫我都分得清方向了。开会时人多嘈杂的环境下也听得清楚同事说话的内容了。这款助听器对我的帮助很大。经过这一个月的使用,我已经适应了产品,现在都戴着产品吃饭没啥影响。”
听力师同时复测了产品佩戴之后的效果评估,结合黄先生的反馈对产品进行调试。

助听听阈测试如上图所示
听力师留言
听神经瘤,顾名思义,就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确切的称谓应该是听神经鞘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听神经瘤手术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患侧听觉剥夺, 以单侧多见,会形成术后单侧耳聋。
单侧耳聋存在着言语识别能力下降,无法在嘈杂环境下正常交流沟通;失去声源定位的能力,无法判断声音方向;产生社会心理影响,影响交流,拒绝社交;长期听觉中枢剥夺,引起中枢退化,可能造成健侧听力进行性下降的困扰。本文案例中的黄先生就是该情况。
“牙骨传导”技术是目前解决单侧听损失全球唯一非手术的直接骨传导的产品。本文中黄先生通过佩戴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声音振动通过与颅骨直接相连的牙齿传导至耳蜗,中间无皮肤及软组织的衰减,临床效果媲美手术植入式骨导产品,用非手术的方式达到声音无损传导。从而来改善用户黄先生在多场合中遇到的聆听问题。
单侧听力损失对患者日常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久之如不及时进行康复干预,有可能导致健侧耳功能失代偿而使该耳听阈升高。因此,一旦发生单侧耳聋经治疗无效,应尽快选择合适的人工听觉装置干预,以保护健耳侧听功能。
投稿者介绍

听力师:方向明
毕业于全国首家听力学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
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
助听器行业多年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听力学与助听器基础知识。擅长各种主客观听力学检测如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儿童游戏测听、声导抗、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ASSR)等报告的分析,同时对情况复杂的儿童、成人、老人听损患者与成人的听力学诊断、干预与康复。